建设思路与内容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1)整合优化的实践环节体系建设

城乡规划、建筑学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较大,主要包括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3周)、设计院实习(半年)、毕业实习(3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2周)、城乡规划设计实践(4年级,160学时)等几个主要内容。同时,专业主干设计类课程群基于项目设计展开,授课内容也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性。因此,如何整合这些实践内容、实践环节,即使是理论课,授课内容和方式也要考虑实践特色,从而使实践特色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从实践出发,在讲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养成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因此,依托实践教育基地,我院准备对实践环节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建立灵活开放的实践环节体系,联系理论课与校外资源,使实践环节体系更加贴近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

(2)综合功能的实习平台建设

以往的实践单位仅仅是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学生在实习单位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并从中学到实践知识。这种场所功能比较单一,无法与实践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本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除了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还是高校与行业联系的一个窗口。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业齐全,担负着相应的城乡规划学研究任务,在多专业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此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基础,可以联合我院及学校其他学院的力量,展开多学科,多专业协同的相关科研与设计实践。综合化的项目实践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专业训练,也可以让高校的专业教师与行业实践产生更加积极的互动。因此,优化整合的实践环节体系也需要一个管理灵活、项目类型全面的实习平台来实现。也就是说,在实践环节体系的教学过程中,实习平台可以为各年级、各类型的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提供支撑。

(3)联合工作室建设

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行结合工作室的“3+2”培养模式。工作室制度是指基于城乡规划学专业实践性强,我院教师横向科研项目多的特点,建立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为基础的工作室,以骨干教师牵头负责,结合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形成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依托教师工作室,既可以组织科研,也可以安排教学任务。工作室的建设也要考虑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因素,可以形成与企业实践基地共建的教师工作室,也可以聘请国内外的规划大师参与教师工作室的工作。总之,以教师工作室联系理论与实践,联系校内外,课内外,国内外的多方资源。在后两年本科学生的职业教育中,以及部分前3年的基础教育中,将城市规划设计等主干课程依托工作室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设计工作室中直接按照实际的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完成课程作业,体验实际工作氛围。可以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立由省规院知名规划师或者具有高级职称的规划师与我院教师共同组织的联合工作室,完成相应的设计实践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选派学生参与设计过程,从而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利用高校教师的设计能力参与省院的设计实践。

(4)实践基地师资力量建设

建设实践基地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向实践学习的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师资力量尤其重要。学生既要自己参与实践,也要有教师的及时指导,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走弯路。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在本院内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规划师、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作为指导教师,以及骨干设计人员作为辅助人员。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项目需要调整人员,以达到最优的师资水平。学校亦派遣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学校指导教师,与设计院的设计师共同完成实践环节的指导任务。同时,学校也以此为契机,每隔一段时间派遣年轻教师参与设计工作,在设计院得到实际工程的锻炼,以形成合理的师资力量梯队。

(5)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手段建设实践基地的网络教学资源。基本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站建设方式,建设实践教育基地的网络资源。将实践环节体系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上网共享,并针对不同类型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以项目为中心实时发布相关的信息。既可以与同行交流,也可以方便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也能够用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践基地教学的相关培训。网站具有的远程交流功能也有利于学院教师对实践过程进行指导。

(6)组织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检验教学质量,学生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行业的结合紧密,在设计行业具有较高的声望,在原有的“筑觉”杯基础上,继续组织高水平的设计竞赛。设计竞赛的选题贴近社会与行业的发展前沿,并聘请相关的设计大师作为评委,打造品牌竞赛,提高影响力。

(数据更新至2018年11月18日)